本文最后更新于 2019-06-17【1772 天前】,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请谨慎使用。如有问题或建议,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参与讨论!

达克效应(英语: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简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

文字内容转自 Wikipedia 相关词条

邓宁-克鲁格效应

通俗解释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简单来讲,就是虚幻优越感。上图充分反映了一个人探索自我的过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第一阶段,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张图里毫不留情地指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处于这个区间,称他们为“巨婴”。这是一个非常蒙昧和混沌的阶段,我们从小被父母告知要好好学习上好大学,却从未思考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随着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多,个人也越来越自信,慢慢淡忘了你出生的使命。到了高考结束后,每个人都到达了他的“愚昧山峰”时期。

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第二阶段,你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一个人步入社会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给了他很多打击,由此跌入了绝望之谷。当然,不排除一些人依然停留在“愚昧巅峰”孤芳自赏。绝望之谷是这个图里面最低的点,虽然它叫做“绝望”,但我觉得这其实意味着一种转机,因为你可以重新建立起你的自信,而且这一次,是以你自己的方式。

知道自己知道

在第三阶段,你知道自己知道。这是从绝望之谷开始的上升路径,叫做“开悟之坡”。在这个区域,因为不再有人来帮助你,需要自己来完成开悟,所以走的很慢。你需要去吸取知识,同时要增加自己的经验,不断与世界进行碰撞,并让自己不断破碎和重建,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坚持。

不知道自己知道

在第四阶段,你不知道自己知道。经过在开悟之坡的历练,你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并逐渐活成了自己,你重新建立起了自信,而且这一次,无比的坚实和有力。你到达了一个持续平稳的高原,即使愚昧山峰上的人们看不惯你,你也依然云淡风轻,保持着内心的安宁,这就是所谓的大师之境吧。

原因效果

Kruger 和 Dunning 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康奈尔大学的 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 于 1999 年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此认识偏差。

研究

Kruger 和 Dunning 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Dunning 和 Kruger 认为这种效应是由于能力欠缺者的内在错觉和能干者对外界的错误认知:“无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而极有才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他人的错误认知。”

相关历史

虽然达克效应早在 1999 年就被 Dunningt 和 Kruger 两人提出来了,但是虚幻优越性的认知偏差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上很多知识分子都说过关于这一方面的话,比如:

  •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威廉莎士比亚 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傻瓜认为自己是明智的,而聪明的人认为自己是个傻瓜")
  • 查尔斯·达尔文(“无知比知识更容易招致自信”)
  • 伯特兰·罗素(“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 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也列为发现这个现象的人。

获得奖项

Dunning 和 Kruger 因为他们的论文《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被授予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

文章目录


推荐使用:阿里云 云翼计划学生优惠、ECS、轻量应用等产品与服务【 点击注册

本文作者:Quanyin Tang

本文链接: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简介 - https://www.imtqy.com/dk-effect.html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声明,本文即为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 Quanyin 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经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